对于猎头行业,很多不了解的人或许会觉得很挣钱、也很神秘,但真实的猎头行业是什么样子的呢?
似乎很少人很公开、比较透明地谈过猎头行业的成本计算和薪酬机制,所以让很多人以为猎头生意很暴利。
借着这次机会,我和大家分享一下,猎头的薪酬核心有三个部分:底薪、奖金或佣金(也叫业绩提成)、其他(如绩效奖、年终奖、人员推荐奖等)。
薪酬设计一般遵循两种体系:
1.奖金制
它的核心特点是:底薪占收入的比重较高(往往超过70%);奖金并非直接与个人业绩挂钩,而是由上司在综合考虑个人业绩、团队达成等因素后进行分配。实行该体系的有米高蒲志、华德士等英国公司。
2.佣金(业绩提成)制
它的核心特点是:佣金收入占收入的比重较高(往往超过50%);佣金直接与个人业绩挂钩。市场上绝大部分公司采取佣金制。
佣金的计提机制大体分为三种:
起提线机制:按底薪的倍率设置起提线,超线部分按设定比例计取业绩提成。
工资预支机制:设定顾问的总收入在业绩中的占比,扣除已支付工资后,计算业绩提成。
底薪加提成制:不设起提线,不会扣底薪,按业绩设置阶梯式的提成比例。
尽管不同公司业绩提成的计提方式不尽相同,但大体都不外乎这三种方式的变种或组合。
举个例子,我观察到的中高端猎头收费,处于5万~15万元这个区间的比较多。按平均每单收费10万元来计算,猎头顾问如果每月成功推荐一个人,就会是年度业绩达120万元的顾问。
即使打五折,年度业绩也可以达到60万元。这个业绩在很多猎头公司,都算中游水平了。
很多猎头顾问每月跟进的客户委托不少于10个,每月接触的有真实跳槽动机、资历素质较好的候选人也不少于10人,但能确保每月都能成单的猎头顾问不会超过10%。
但这里面都隐藏着有非常昂贵的成本:必要的“积累”成本+“浪费”成本+“陪跑”成本+“机会”成本。
1.“暴利”背后的“积累”成本
猎头要做到快速推荐合适的高质量候选人,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了解、接触数量庞大的潜在候选人,跟他们建立联系并维护关系,研究行业的相关动态。这种积累是要花费巨大成本的。
2.必要的“浪费”成本
由于供需关系博弈格局的变化,在猎头服务中,按过程收费的预付费模式逐渐被后付费模式(有结果才付费)所取代。
在这种模式下,一个客户的一个职位,可以同时找十几个猎头顾问同时做推荐。在这种情况下,大部分的单子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。但浪费又是必要的,因为不尝试,就没有成单的机会。
3.赢者通吃的“陪跑”成本
举个例子,客户给了20间猎头公司做一个单子(有些大厂,一个位置甚至有 100 个人在做)。那这一单,99%的公司都是在花时间“陪跑”。
所以,如果你认真算一下这些“隐形”成本,你会重新理解猎头生意是否“暴利”。